日期:2025-09-04 11:46:25 标签:
9月4日,电影《生还》的首日票房,仅为75.64万元。这部由高群书编剧并执导,聚焦东北抗联故事的影片,首日票房如此低迷,令人意外。毕竟,从编剧导演阵容到题材内容,似乎都不应只有这样的成绩。那么,这部战争题材的院线电影为何会“扑街”呢?
在我看来,高群书导演或许并未将《生还》定位为院线商业片,票房并非其首要追求。毕竟,票房虽是衡量商业片的重要标准,但并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电影。《生还》在多个方面都缺乏商业片的气质,尤其是以下两点。
首先,影片的叙事方式和内容呈现并非商业大片的路数。它以纪实风格再现了1938年到1945年抗日联军第六军留守团的真实故事,通过12岁女战士李童的视角,展现了一群普通抗联战士在突围中的残酷历程。这样的故事梗概,透露出高群书导演的追求——以类似纪录片的方式呈现历史,而非打造商业大片。对于影迷而言,在购票前需权衡自己的观影需求。《生还》可能并不提供商业大片所具备的视听刺激,而是提供冷峻的纪录片式内容。
其次,《生还》的主演阵容也缺乏院线电影的特征,反而带有浓厚的网络电影色彩。影片的两位主演都是小孩子,而其他主演则多是网络电影咖位上的演员,如周云鹏、彭禺厶和刘頔等。他们虽主演过不少网络电影,但其中不乏质量较差的作品,消耗了影迷的时间和信任。院线电影的影迷对影片质量有更高要求,面对这样的主演阵容,自然会持谨慎态度。
我们不否认,在高群书导演的指导下,这些网络电影主演或许能展现出真正的电影演技。但片酬的支付标准显然无法与大咖相提并论,这也从源头上决定了《生还》更接近于网络电影的班底。因此,更多影迷可能会选择等待《生还》的网络版,而非花几十元去影院观看。